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幼儿的健康成长一定是建立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家长也是需要和老师多沟通的,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1一、幼儿园老师跟家长的沟通方式一般有如下方式。
1、家园联系栏,目的是公布班级的学生在园生活、学习、活动的内容安排,还有一下温馨提示,育儿知识。
2、家园联系卡,老师对幼儿每周或每天在校情况给予评价,给家长一些建议,同时家长了解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后,也告知老师孩子在家的表现,或可以给老师一些建议。
3、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面谈。
我想如果是幼儿班老师这些方式都会知道的,今天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如何面谈交流,这是最有效果的,但是最不容易的沟通方式。
二、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与家长面谈沟通呢?
1、要让家长觉得这老师“人很好”,谈话过程家长会感觉老师有尊重感、真诚感。
都说教一届学生交一班家长朋友,我们可以把家长看做朋友,当老师需要找家长沟通时,应给家长感觉是谈谈心的感觉,不要居高临下,觉得是在教育家长应该怎样教子女,让家长感觉他们是学生的样子。每次老师一开口家长就觉得是老师又要因为孩子的事来训斥自己了。还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非常诚心为孩子好,觉得这老师很亲切,人很好,这样可以拉近家长与自己的心里距离。
2、先给予肯定后再建议,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要让家长可接受。
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每个孩子在家长的心里都是宝贝,很多别人认为这孩子的缺点,可家长会不以为然,听了不舒服。很多的时候老师想找家长沟通,好心被当驴肝肺,惹了一身的怨气就是这谈话引来的。所以老师在因为学生出现问题需要找家长反应时,要注意谈话的顺序,做到先扬后抑才可,也就是先说孩子最近好的优点及进步的方面,家长最喜欢听的话就是她家孩子聪明,你就说呗!或者说你知道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哪些方面值得表扬,老师先给予肯定,这样家长心情愉悦了,对老师提的建议更容易接受,这时候你就说可是呀……,转折到正题来。
所以说呀,切当的沟通方式会让你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同时起到沟通的效果,能更好地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2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幼儿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
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也就是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教师不仅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全面发展的观念,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后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因为现在的家长看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会更理性地重视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时,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则“很低”,甚至不对幼儿提任何要求。因此,针对期望过高型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针对期望值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长的注意。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现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较高,在观察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幼儿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缺乏的是一个参照系数,即孩子的发展水平在群体里所处的位置。因此,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整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幼儿教育,所以教师要一边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一边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6、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要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状况,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笼统地“很好,很聪明”,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应付自己,认为孩子是被忽视的。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更要注意措辞,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所以,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7、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
教师切忌用“告状”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不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点,同时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比如“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如果多学习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们好好帮助他,他会变得合作能力更强,更加优秀”。
8、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
教师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因为:第一,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同时,要尽量让家长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长心里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9、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事故时 ……此处隐藏1956个字……话,打电话时也需在恰当的时间打。
三、交谈沟通中的有效措施
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
班上的明明小朋友交往能力比较差, 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 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经常伤到同伴, 同时也伤到自己。 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存在障碍,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老师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 针对家长心态说话, 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
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 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 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 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 通常情况下, 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 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 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毕竟是孩子,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 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 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 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 明明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年下来来, 明明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
2、学会肯定幼儿、赏识幼儿
在幼儿时期很多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果果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已经被吮吸得变了形。但她的家庭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边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边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
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 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 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 自信、 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 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 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 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
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
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 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 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 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
班上的浩浩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浩浩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老师们好不容易教会他自己独立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 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 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 浩浩在班上动手能力较差,而且脾气也特大,老师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
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电话沟通,浩浩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 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送。 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 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 通过"换位思考", 来帮助家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
四、家访在沟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家访可以作为幼儿园老师必做的工作,很多老师疑惑:我们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交流,有些小事则可以在接送的时间三言两语与家长交换意见,有必要走进家庭实行这样传统的家访吗?家长会乐意接受吗?
其实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接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全面地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认真听取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和希望,并做好记录。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
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孩子们的一言一行,让老师们感受到了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
在家访的环境下老师可以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进行详细的剖析,而家长从老师传递的这些家教理念中也会觉得耳目一新,今后会更加积极配合老师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说到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 对孩子的关爱、 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 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